工研院攜手產業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 勢在必行 創新減碳科技及淨零服務團 助產業淨零轉型

 2022 0415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吉玉珊社長  採訪編輯報導於國際會議廳 

面對氣候變遷威脅,各國積極推動綠能與減碳,國際大廠也要求供應商致力減碳,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挑戰。在經濟部指導下,工研院今(15)日舉辦ITRI NET ZERO DAY「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從「碳管理平台」、「服務團」、「人才」、「技術」四大面向提出減碳策略,與企業同心齊力,掌握減碳新商機,邁向淨零永續未來。並展出超過40項減碳技術,涵蓋能源供給、需求使用、低碳製造、環境永續四大層面,包括:可應用在半導體產業的「餘氫發電與純化」、減少伺服器逾4成耗電量的「沉浸式冷卻技術」、提升海運6倍調度效率的「智慧排程」、讓碳循環的「二氧化碳捕獲再利用」等創新科技,如同減碳的豪華艦隊般回應產業淨零減碳所需的技術與服務。經濟部長王美花參觀特展時,高度肯定工研院提供淨零解方,幫助產業邁向淨零轉型,並期許工研院持續以創新科技協助產業提升淨零時代的競爭力,掌握綠色供應鏈新商機,帶動產業及國家永續發展,邁向零碳綠色家園。

 

工研院ITRI NET ZERO DAY「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特別邀請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歐洲經貿辦事處資深專家暨經貿組組長雍青龍、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以及超過30位企業領袖與專家共同參與,包括:長榮海運、永光集團、李長榮化工、上緯新能源、茂迪、安瑟樂威、中興電工機械、台電、中鋼、中油,以及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台灣電路板協會、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等,共同探討投入綠能發展與減碳轉型的機會與挑戰,期透過減碳經驗分享與交流,助攻產業從低碳邁向無碳,厚植產業淨零減碳實力。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以「國家因應2050淨零碳排的路徑藍圖」發表專題演講,說明臺灣的淨零轉型路徑如何建構在科研發展、氣候法制2大治理基礎,達成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並推動12項關鍵計畫。路徑參考IEA的路徑分兩階段,2030年之前精進既有技術,2030年後必須運用新技術,讓效率快速提升。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表示,臺灣在推動淨零碳排上有拉力與推力,政府在產業面上以「大帶小」方式,透過不同產業的群聚合作往淨零邁進。去碳能源方面,王美花部長亦提到兩個重點,分別是地熱跟儲能在法規與執行上的挑戰,例如應在調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來協助地熱業者,並與學研單位合作精準探勘地熱資源;在儲能上,除了關注系統及設備的安全規範,也要重視跟再生能源的搭配。工研院是重要研發機構,在淨零減碳道路上扮演關鍵角色,本次論壇就展示許多工研院淨零碳排技術成果,以工研院開發的氫能回收技術來說,可以將氫能回收再利用來發電,大大降低電力碳排放量,其他包含太陽能面板再進化、循環材料再利用等,這些都是達到減碳的重要技術步驟,高度肯定工研院協助產業邁向淨零轉型,往正確道路邁進。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淨零轉型已是社會的共識,將成為臺灣發展的新動能,沒有人是局外人,必須各界齊心合作迎接挑戰。工研院運用跨領域的創新研究和科技研發,從碳管理平台、服務團、人才、技術等四大面向,提供企業一站式購足的關鍵解方。「永續碳管理平台」是全臺產業碳足跡資料最豐富的資料庫,橫跨超過20種產業,累積多年超過一萬筆資料,可協助企業盤查碳排量,跨出執行淨零的第一步。「淨零碳排服務團」從企業教育、碳排健檢、淨零輔導到新技術導入及新商模建立,以全方位一站式客製化方式,協助企業提升減碳競爭力。工研院建置「臺灣淨零創新產業地圖」,提供最新的淨零情資,並將成立「淨零永續學校」,擬定淨零學習地圖,培養綠領人才。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科技研發在我國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扮演重要關鍵,創新的減碳科技,可以讓產業兼顧經濟成長與環境永續。工研院作為推動淨零碳排的平台。以技術、科學的思維,從「能源供給」、「需求使用」、「低碳製造」、「環境永續」等四大面向,以創新科技與服務提出淨零碳排解方,並建立優質綠能組成專利池,提供國內廠商「淨零碳排」專利Total Solution及多元化服務,如同減碳的豪華艦隊般回應產業淨零減碳所需的技術與服務。工研院協助產業以減碳科技加速產業淨零轉型步伐,讓淨零減碳行動勢在必行。

 

在「能源供給」面,工研院研發「工業製程餘氫發電及純化回收技術」已與半導體大廠帆宣系統科技及亞氫動力合作,將製程中無法利用的副產氫回收再轉換為電力,以額外提供廠區每年數億度的潔淨電力。在「需求使用」面,工研院和日本電信商KDDI開發的「沉浸式冷卻邊緣資料中心技術」,透過關鍵散熱技術,讓高耗電量的伺服器系統等設備減少逾4成耗電量。在「低碳製造」面,工研院開發「智慧減碳排程系統」,透過智慧減碳排程系統,幫助長榮海運降低碳排、提升調度。在「環境永續」面,工研院開發的「二氧化碳捕獲再利用技術」,捕獲產業製程煙道氣所排放之二氧化碳。發展高效能二氧化碳吸收劑配方,可整合工廠餘熱和再生能源有效降低製程成本,目前已與多家廠商合作。並以二氧化碳作為原料,轉化為高經濟價值的新型的聚氨酯樹脂材料,除具有更優異的化學及物理性能外,不使用具毒性異氰酸酯,兼具有環保減碳效果,可廣泛應用民生化工領域,目前已與國內領導廠商合作開發產業應用技術

 

此次論壇從國際零碳趨勢與臺灣產業因應之道切入,由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以「國家因應2050淨零碳排的路徑藍圖」為題進行專題演講,說明政府推動淨零轉型將可達到四個目標及政策規劃。歐洲經貿辦事處資深專家暨經貿組組長雍青龍分享「歐盟綠色新政」的關鍵行動與方向,是他山之石最佳的案例參考;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則聚焦從低碳生活型態帶動產業活動創新。並針對四大主題進行座談,首場「建立碳健檢及減碳行動力」分享碳管理服務平台,加速企業行動力,第二場「發展永續供給與需求平衡」探討綠色能源與能源效率提升的務實作法,第三場「解鎖零碳排關鍵密碼」帶領產業從製造低碳化邁向低碳製造之道,第四場「邁向淨零最後一哩路」分享以碳捕獲與再利用技術,帶領產業邁向淨零永續發展。現場展出的減碳技術與服務,有多項為經濟部技術處、能源局等所支持的科技專案與能源專案成果,是經濟部近年來針對淨零碳排國際趨勢與產業需求所打造。

 

臺灣要邁向淨零碳排的願景,需要各界攜手合作參與。工研院攜手12個公協會共同舉辦ITRI NET ZERO DAY「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包括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台灣氣候聯盟、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台灣電路板協會、台灣綠電應用協會、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循環台灣基金會、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期能匯聚各界專家智慧能量,全面提供產業邁向淨零碳排的突圍對策與關鍵解方,共同投入減碳行動,厚植淨零轉型競爭優勢,邁向永續的未來。

圖一:工研院舉辦ITRI NET ZERO DAY「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從「碳管理平台」、「服務團」、「人才」、「技術」四大面向提出減碳策略,並展出超過40項減碳技術,圖左起為長榮海運副總王培均、台灣化學產業協會理事長暨永光集團總經理陳偉望、經濟部智財局副局長廖承威、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電電公會副理事長鄭富雄、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理事長朱志洋、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暨台灣淨零排放協會理事長簡又新、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秘書長陳文貞、東元電機董事黃立聰、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濟參事孫良輔、李長榮化工營運長兼永續長李啟志、中油煉製研究所副所長王逸萍。

圖二: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參觀特展時,高度肯定工研院提供淨零解方。工研院研發「工業製程餘氫發電及純化回收技術」能將半導體、石化等高碳排產業製程中七成餘氫純化回收再進入產線利用。圖左起為工研院副總暨資深技術專家王人謙、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

圖三:工研院研發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為全球深具潛力突破效率達30%的組合,並可增加50%發電量。

圖四:工研院與日本第二大電信商KDDI等企業攜手研發的「沉浸式冷卻邊緣資料中心技術」讓高耗電量的伺服器系統等設備減少逾4成耗電量。圖左起為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蔣村杰、工研院院長劉文雄。

圖五:工研院研發「低碳生質聚酯新材料」具有高阻氧氣能力及優異機械特性,可製造出更輕薄、更結實的飲料包裝瓶或食品包裝材。 圖左起為工研院副總暨材化所所長李宗銘、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工研院院長劉文雄。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pp2917p

台北新聞網: https://tnews.cc/02/newscon435555.htm


留言

熱門文章